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82|回复: 3

大学生环保暑期活动回顾与展望 (作者: 须黎军 )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09

帖子

338

积分

唤青大人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QQ
发表于 2014-9-7 09: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生环保暑期活动回顾与展望
                                                作者: 须黎军
(作者简介:1979年出生于桂林,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厦门大学学生绿野协会创办人之一,大学生绿色营秘书处成员。Email: [email protected]

摘 要:本文回顾了中国大学生环保社团暑期活动的发展历程。将该历程分为发起和扩展两个阶段,并在详细分析了社团暑期活动的作用、存在问题和发展的可行性后,对未来的第三阶段——进步阶段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学生环保社团 暑期活动 绿色营

    这几年间,每当暑假,“绿色营”(又分全国营、地方营),WWF“湿地使者”项目、“草原部落”、GreenSOS和GGF的部分资助项目,还有一些社团的暑期实践活动,遍布全国,方兴未艾。然而,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对当地社区、对学生社团及参与的个人又会有怎样的作用。我试着分析其来龙去脉,并大胆展望,期盼在这段历史的进程中起些催化剂的作用。

1. 历程回顾

1.1 发起阶段,“一枝独秀”期(1996年到2000年)

    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环保社团的暑期活动开始于1996年7月25日的首届大学生绿色营。[1]尽管在这之前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已经搞过暑期活动,但性质主要是野外生存和科学探险。在此之后,山诺会转型为环保社团,当然也可以说绿色营借鉴山诺会野外实践的形式关注环保议题,因为这届队长就是山诺会的创始人严峻,而发起人唐锡阳也有多年的自然保护区考察经验。从此以后,每年一届的绿色营成为大学生环保社团骨干的培训学校,在催生众多环保社团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是各地不同社团重要的交流平台。[1,2]到现今为止,若按每届三十人计算,共有超过二百四十人参加。人们习惯称之为“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简称“全国营”。虽然从98年开始,广西、上海、厦门等相继开始组织地方绿色营,而山诺会也每年都有暑期活动[3],但还未形成所谓“大气候”。

1.2 扩展阶段,“群雄并起”期(2001年到2003年)

    这期间里,广西、上海、厦门、西安、云南等的地方绿色营每年都有举行,并不断有新的地区或社团组织起绿色营,包括安徽、湖南、广州、西南科大“承诺自然”环保协会、扬州大学绿行社等等。一时间,绿色营似乎很流行。最近,山西甚至还没搞暑期活动,就把绿色营论坛成立起来了[4]。值得注意的是,南京绿石2002年暑期活动(考察长江)叫“绿色营”,而2003年他们的暑期活动则叫“绿石行动团”。而在同一时期,WWF的“湿地使者”项目也持续开展了三年[5],以竞标、培训和评奖为其方式,每年一个大主题为特色吸引着长江流域的广大学生社团。而GreenSOS从2002年开始了它的基金小额资助项目[6],其中很大部分也支持了暑期项目,如“我看家乡环境”。“草原部落”则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由地方上的草根组织“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最初发起,由“绿网”帮助组织,由在京社团大学生参加,并持续关注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的高原草原生态保护。[7]另外,北林大山诺会和北工大自然爱好者协会的“贵州草海1+1助学”项目也有这一特点,他们的活动持续了两年多,而且还包括寒假。[3]

2. 暑期活动的作用
我试从对当地社区、社团和个人三个方面来谈其在现阶段起到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

2.1 当地社区

    事实上,大学生社团的暑期活动并没有直接使当地社区(包括环境和人群)得到多大改善,这也是令人无奈和惋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们在社会上并无实际权力,本身各方面也比较幼稚(但这并不表示将来的暑期活动还停留在这一水平)。因而,对当地的作用可能是间接的。这也因为多数社团的暑期活动以“学习”为第一目的,“调查研究”、“宣传教育”、写低水平的“报告”和感想为其主要手段使然。

2.2 社团

    对于社团,往往首要起到了交流和传承的作用。因为参加暑期活动的成员有的已是社团的骨干,有一些社团工作经验,还有的则是新人,希望通过该次活动得到锻炼,或许能在下一学期或年度成为社团骨干。另一个作用则是社团的项目延伸,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项目从平时延伸到暑期,如“草海助学项目”;二是暑期延伸到平时,如后期宣传和分享(摄影展和文集)。也会有一些负面作用,如耗费社团过多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时间)。

2.3 个人

    对于个人,主要是通过实地活动了解了社会和自然的第一手情况,使学生们从象牙塔里走了出来,实践了专业知识。也因为有不同的人参加,交流也使每个人的收获倍增,诸如学习“民主”、“吃苦”、“合作”,培养“忧患意识”等等[2]。也看看负面的作用,如打击了部分人的积极性,滋生了对现实无奈的退缩心理和悲观态度。还有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个人情感方面的影响。很多人在活动中结下的友情将是其一生的财富,还有不少的人收获了爱情。这两点也是年轻的大学生“心向往之”的重要原因。

    总之,暑期活动对个人、社团和当地社区之间的作用和影响是复杂的,其间的酸甜苦辣也非未曾亲身参与者所能体会。

15

主题

109

帖子

338

积分

唤青大人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9-7 09: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3. 存在问题

   要想使社团的暑期活动得以进步和发展,必须很清楚的认识现阶段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我认为现阶段的社团暑期活动存在四个问题和一个根本原因。

问题1:肤浅

    由于活动参与者是初涉世事的大学生,因此活动多表现出肤浅而泛泛的特点。更重要的原因是期望在短时间内走多些地方,使活动只能是打水漂,一掠而过。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浮躁的状态,片面追求远游和了解神秘远地的心态使然。而社团骨干更替过快、社团积淀不足、社团宗旨过于宽泛和模糊也是活动流于肤浅的原因。
问题2:不持续

   活动时间短,一般就十多天,这和选点离社团学校所在地远也有关系,但不是根本原因。造成不可“持续”很大的原因是活动(或称项目)在设计初时就没有考虑做“长期”的。

问题3:呆板

   是指暑期活动已形成“模式化”:筹备阶段,选点、写计划、找赞助;暑期阶段,调查、幼儿环教、媒体报道;返校后,报告会、摄影展、文集。大学生的创意何在?灵气何在?为绿色营而绿色营[8]?计划书都十分雷同,什么PRA、参与式、环教等等。对当地的资料都只知道去因特网上复制,一般就是一些乡土介绍,如果是去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些保护区介绍,在此不多赘述。活动后的报告也有这一特点。[2]

问题4:“旅游”

    “旅游”没有错,但只停留在旅游水平就很让人指鼻子了。范明晓告诉我,他认识的一个企业老总说,最近总有大学生找他要钱,希望去西藏或内蒙关注动物保护或沙漠化问题。2003年的全国大学生绿色营也脱不了旅游的干系,他们今年去了趟四川若尔盖,而实际上对当地什么帮助作用也起不到。总计花掉三万多元,主要用在了三方面,交通费一万多元,伙食费五千多元[2],而后期的文集和影展花费一万两千元以上。
足迹的串联一定是完整的唤青,亦隐喻未曾走过的泥泞。

15

主题

109

帖子

338

积分

唤青大人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9-7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原因:尊贵的“客人”

   现在的暑期活动还停留在“客人”阶段,即一帮外人跑到某地去调查,然后这帮人回来每个人都是一番感慨无奈,称当地人淳朴好客,很感动,表示一下对城市生活的批评,仅此而已。这就是以上问题的根本的、根本的原因啊!!!什么时候我们的社团真正成为“主体”了,暑期活动就真正进步了。

  (提出以上的问题,主要想刺激一下搞暑期活动的社团,所以这些问题提的角度也不是很正规,分析也没时间做得很系统,希望能引起讨论,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4. 暑期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剖析了问题,我们也要对暑期活动为什么可以做起来作作分析,同时这一部分的分析也这下一部分的未来展望作准备。

4.1 时间

   暑期是全年里学生唯一可选择的超过一个月的假期,与课业学习不冲突,是社团进行深入活动的黄金时期。如果辅以五一、十一假期,时间上将更充裕。

4.2 社会支持

    如会有学校、民间组织、企业的资助(包括钱或实物)。学校、院系每年都会有一些暑期实践活动经费,如“三下乡”之类,环保社团申请这部分钱还是有挺大机会的。民间组织中,如WWF“湿地使者”项目、GreenSOS基金、绿色营小额资助、GGF小额资助、自然之友蒲公英项目,都是有可能的资金来源。在向这些机构申请项目时,项目设计不要只考虑暑期活动,而应把暑期活动看成是整个项目的一个部分,这样活动不致拘于暑期,将会大大增加成功的机会。找企业的赞助,一定要注意诚信。“诚信”这二字我呼吁过多次[9],这实在是大学生的软肋,作计划时不切实际的抄袭和拼凑。即使没有得到以上支持,选一个离学校不很远的专题,每个人凑上几百块,也可以把活动搞起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年已经有了暑期活动的“大气候”,学生之间的激励氛围已经形成。

4.3 个人专业

    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专业知识,体会专业在实践中的重要,也使得书本知识有用武之地;二是团队由不同专业背景和层次的人组成,可实现互补和相互学习,体现团队力量,扩展专业视野。如果能有院系或科研机构专家的支持,则专业水准又将提升。

4.4 社团积淀

    暑期活动将有利于社团的长期发展和积淀,这种积淀将反作用于暑期活动的深入和进步,同时也会帮助社团确定和明晰自己的宗旨。社团积淀主要指四个方面:知识的积累,制度的完善,社会关系网的建立,以及文化风格的形成。
足迹的串联一定是完整的唤青,亦隐喻未曾走过的泥泞。

15

主题

109

帖子

338

积分

唤青大人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9-7 09: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5. 未来发展展望

    期望在继“一枝独秀”期、“群雄并起”期之后,大学生环保社团的暑期活动可以进入到第三阶段,我称之为“长足进步”期。这个阶段会有哪些特点呢?我做了以下展望。

5.1 专题与长期化

   是指要到具体的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是以社团为基础的长期关注和积累,并以不出成果誓不罢休、出了成果扩大战果的精神搞暑期活动。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草原部落”很棒,现在做了两年,也才是刚开头而已,经过两年的探索,他们已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了“移民”问题上。而广西医科大学绿色沙龙这几年将议题浓缩为石漠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教育[10],这很值得肯定,但没有很好的利用自己是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在医疗卫生和中草药方面做文章,实在可惜。

5.2 本地化

    是指就社团而言,关注的地点最好要限在本省或本市,方有利于持续关注和利用本地资源。这点厦大绿野做得很好,几年下来把福建几乎都走遍了,没办法,以后只有深挖专题了。[11]如是京沪等地的社团,关注跨省问题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当地原著人参与组织,并坚持持续关注,提炼和深入议题。本地化这一点与社团间交换队员也不矛盾,只要明确主次就行了。不同社团交换队员可以促使交流,但交流的深度就要看活动的深度了。

5.3 纵深化

    是指随着前两点的实现,必将由最初的专题角度,深化到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如价值观、信念、社会体制、文化、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斗争与协调,等等。而这必将引向社会的进步。所以,社团活动一定要勇于深入,不被条条框框局限。并且,作为整个社团,一定要有耐心,对专题要制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

5.4 多样化

    是指活动形式、参与人数、专题(如气候、土壤、有毒物、能源、有机农业、水库、木筷、某片森林、某个工厂、某种作物、某个商品、某个社区等等)、角度(法律、政策、科技、经济等)的多样化。不拘于别人的经验,勇敢地开拓,勇敢地说自己社团搞的暑期项目在全国是独创的,是具先进性的。

    从全中国的视角来看,社团暑期活动专题的多样与深入,是跨入第三阶段的唯一标志。

6. 小结:
    我衷心希望各社团看清问题、把握机会、踏实创新、突破定式,为将社团暑期环保运动推向第三阶段作出贡献。我希望这个阶段是2004到2008五年,然后再进入到下一阶段。至于这以后的情况,我还没有能力预见,也就不论述了。

    致谢:感谢唐锡阳老师和绿色营的朋友们,感谢厦门大学绿野协会曾共同奋斗的弟兄们及继往开来的弟弟妹妹们,也感谢所有支持和批评学生社团的社会人士。此文献给珍古道尔博士,这位即将第六次来华推广“根与芽项目”的我最尊敬的人。

    由于工作很繁忙,无法丰实参考资料,也没办法做系统的个案分析。此文是连着几个深夜才完成的,定会疏漏不少,敬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唐锡阳. 环球绿色行.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2.大学生绿色营历届文集,1998—2003
3.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历年会刊,1998—2002
4.山西大学生绿色营论坛
5.WWF中国网站 www.wwfchina.org
6. 卢红雁. 学生社团管理. 绿色学生组织(GreenSOS), 2002
7. 草原部落. 见证三江源,2002
8.吴昊亮. 杂谈绿色营. 南京绿石绿色大学生行动网络,2003 www.green-stone.org
9. 须黎军. 绿色未来的生力军. 绿网通讯第1期,2002
10. 广西医科大学绿色沙龙网站 http://greensalon.ngo.cn
11.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历年会刊,2001—2003

本文来自: 绿野
www.greenwild.org
足迹的串联一定是完整的唤青,亦隐喻未曾走过的泥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云南大学唤青社 ( 滇ICP备05004074号  

GMT+8, 2023-11-30 20:46 , Processed in 15.019080 second(s), 10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